10月的上海秋高气爽,黄浦江畔人头攒动,10月15日上午7时30分,随着发令枪响,202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在外滩金牛广场正式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.8万名选手齐聚一堂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·托比以2小时05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刷新了赛会纪录;埃塞俄比亚选手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以2小时22分45秒的成绩摘得女子组桂冠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 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作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,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今年迎来了第28届,组委会透露,本届赛事报名人数突破15万,最终通过抽签选出3.8万名参赛者,其中包括来自肯尼亚、埃塞俄比亚、日本等国的200余名精英选手,赛事设全程马拉松、半程马拉松和健康跑三个项目,赛道贯穿外滩、南京东路、静安寺、徐汇滨江等上海地标,充分展现城市风貌。
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强在开幕式上表示:“上海马拉松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是全民健身的盛会,我们希望通过赛事推动城市体育文化建设,让更多人感受跑步的魅力。”
肯尼亚选手强势夺冠 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肯尼亚名将基普乔格·托比从起跑阶段便占据领先位置,最终以2小时05分18秒冲线,将赛会纪录提升了近1分钟,赛后,托比兴奋地表示:“上海的氛围太棒了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巨大动力,这条赛道很美,但后半程的桥梁挑战不小,我很高兴能突破自己。”
女子组方面,埃塞俄比亚选手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凭借最后5公里的强力冲刺,以2小时22分45秒的成绩夺冠,中国选手张新艳以2小时28分33秒获得第四名,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,她在赛后采访中坦言:“虽然没能站上领奖台,但能和世界顶尖选手同场竞技,让我学到了很多,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,争取在明年杭州亚运会上取得突破。”
全民参与热潮 跑者故事感动赛场
除了职业选手的精彩表现,大众跑者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,65岁的上海市民王建国完成了他的第50场马拉松,他笑着说:“跑步让我年轻了20岁!只要身体允许,我会一直跑下去。”一支由视障跑者和陪跑员组成的特殊队伍也顺利完成比赛,陪跑员李娜表示:“帮助他们实现梦想,比我自己完赛更有意义。”
赛事保障方面,组委会共投入5000余名志愿者、200名医疗人员和40个救护点,确保选手安全,沿途还设置了20个补给站,提供香蕉、能量胶和饮用水,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赛事首次启用可降解环保杯,减少塑料污染,践行绿色办赛理念。
体育+旅游效应凸显 助力城市经济发展
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不仅带动了体育消费,还拉动了周边产业,上海市文旅局数据显示,比赛周末期间,外滩、豫园等景点游客量同比增长30%,星级酒店入住率达95%,来自北京的跑友刘鑫说:b体育官方“我提前三天就到上海了,顺便游览了迪士尼和博物馆,跑马加旅游,一举两得!”
展望未来,上海马拉松组委会表示将继续提升赛事品质,计划在2025年引入更先进的计时系统,并扩大公益跑名额,让更多弱势群体参与其中,正如赛事口号“奔跑吧,上海”所传递的精神,这场盛会正成为连接世界、传递健康的桥梁。
夕阳西下,黄浦江面泛起金色的波光,随着最后一名跑者跨过终点线,202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画上圆满句号,选手们的汗水与笑容,共同镌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之中。